曹群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大星
" 涨水了,亮珠河水头要过来了 ",汛情来临,延寿县中和镇党委的全体党员干部立即组成专班,进入中和村兴国屯、胜利村胜利屯、崇和村永和屯,组织 210 户 545 名居民全部从家里撤离,转移到安全场所。与此同时,镇党委以女干部为主的党员志愿服务保障组,已经在中学安置点准备好毛巾、开水,迎接转移群众的到来。
" 大爷,我来接您到安置点去,现在家里不安全。" 老人孙国义今年 85 岁,女儿身体不好也需要照顾,居住地地势低洼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转运干部搀扶老人坐进车里,将其转移至中学安置点。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房屋、棚舍、厕所,敲门、呼喊、打电话,雨水已经浸透雨衣,负责转运的镇、村干部、民警没有停歇脚步。通过大家的努力、村民的配合,集中安置点,迎来了一名又一名群众。在转移群众的途中,胜利屯一个外出钓鱼人的消息让大家惊出一身冷汗。广播、高音大喇叭齐上阵,熟悉地形的村基干民兵驾驶高胎拖拉机朝着钓鱼人大概的方向驶去,最终找到了人。
" 给我接走既高兴,又有点担心,生怕别人嫌弃。" 兴国屯李连财妻子患有重病,孩子都在外地,转移到安置点后,他的担心成为多余。考虑到年龄大的老人,工作人员把他们安排在一楼,其他人安排在二楼。为了缓解群众的紧张和恐惧,中和镇党委选派保障组的都是女干部。不要看她们身躯弱小,一会化作搬运工给群众拿行李,一会化作心理疏导师和老人拉家常,一会化作幼儿老师和孩子们打闹在一起 …… 那边的医生在量血压,志愿者登记购买食材,这里是由镇政府统一配餐。热乎乎的饭菜、简易床、矿泉水等生活用品,让集中安置的群众吃了一颗 " 定心丸 "。在安置点内,时刻都发生着暖心的感人故事,群众的恐惧逐渐消散,随之加深的是深厚感情。
日落时分,在汛情水位安全的情况下,中和镇党委主要领导带领派出所民警开始了 " 巡逻 ",给老张家的鸡赶到高处笼子,给老李家猪圈垫个高台、添点食 …… 巡逻人员将照片传回群里,群众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值班主编 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