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交易清淡的港股银行,近期走势强劲。到底发生了什么?
2月22日,港股上市银行股指数盘中表现优异,收盘依然逆势翻红。其中,汇丰控股收盘大涨5%,恒生银行、中银香港上涨超2%,渣打集团上涨1.55%。
这可能与近期港股银行业绩向好以及分红派息超预期有关。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的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近期港股上市银行集中披露业绩,管理层也在对外释放积极信号,分红预期惊喜多。“部分喜欢高分红的大资金开始买入。于此同时,前期恒生指数走好,银行股没有跟进,目前仍处于补涨阶段。”

高盛的最新报告预计,中国股票未来12个月或能收获约20%的潜在回报。未来股市主要主题将逐渐从重新开放到经济的复苏,潜在收益的驱动力可能从估值扩张到盈利增长,是典型股票周期中从希望阶段到增长阶段的表现。
高盛将股票周期分为绝望、希望、增长和乐观等四个阶段。
今年1月,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点位从70点上调至了80点后,近期又将该指数的年底目标点位上调至85点。
高盛经济学家ELI指数显示国内运输和物流活动几乎完全正常化。高频宏观和行业数据,包括PMI、货币信贷和假期消费统计数据,也显示出明显的活动正常化迹象。
总体而言,高盛认为,经济增长从现在开始有所改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连续环比增长可能达到9%和7%。根据高盛经济学家的预测,2023年GDP增长预测为5.5%,这比彭博一致预期高0.4个百分点。
在21日举行的高盛2023全球宏观论坛媒体交流会上,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全球对冲基金投资者的中国股票仓位大幅增加,在过去三个月中从7%增长到14%,其在中国的净敞口几乎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部分共同基金也在股市上涨之时净买入了中国股票。
随着估值修复接近周期中部水平,高盛预计未来企业盈利增长将成为支撑股价上涨的动力。事实上自去年11月以来,高盛已经两次将MSCI中国指数的每股收益增长预测上调。高盛预计中国企业今年会有17%的EPS盈利同比增长,高出市场共识,并认为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今年,中国或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盈利修复已在市场层面趋于稳定,除了盈利预期在2022年终几乎触底的TMT行业外,其他行业的盈利修复主要源于盈利能力改善的市场假设,而非更好的收入前景。
随着周期的推移,投资者可能需要具体证据证实,基本面确实在改善。因此,即将于3月发布的1月至2月的综合宏观统计数据、全年增长目标、未来几周的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业绩将是投资者高度关注的内容。
在高盛唱多中国市场之时,近期高盛旗下高盛工银理财权益产品表现也不错。去年10月31日,A股跌破2900点。当日,高盛工银理财悄然启动发行其首款理财产品——“盛鑫君智私银尊享量化权益类理财产品1期”的发行。这是一款挂钩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的权益产品。
最新数据显示,该产品已经实现了5%以上的绝对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