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医药投资部落
在所有的慢性疾病中,糖尿病由于患者群体巨大,被称为"慢病之王"。
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推算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6亿,位列世界第一。IDF估计, 到2035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1.43亿。
2019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和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销售额,合计达到670亿元;2020年受集采及疫情影响,销售额首次出现下滑,但仍超过650亿元。
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糖尿病的根治性疗法,病人唯一的选择是终身服药控制血糖,因此对于药企来说,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周期总价值极高,糖尿病药物领域也成为众多药企竞相入局的血战之地,相关药物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时至2023年,已经出现了止损出局者。
2月28日晚间,市值接近200亿港币的港股上市公司三生制药发布公告,正式宣布终止与阿斯利康签订的独家许可协议,放弃两款GLP-1降糖药物百泌达及百达扬在中国区的商业化工作。
其中,百泌达是艾塞那肽注射液,百达扬是艾塞那肽的缓释制剂,二者都是靶向GLP-1的大分子降糖药物。
三生制药与阿斯利康的合作协议签署于2016年,当时三生制药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百泌达和百达扬的中国独家商业化权益,协议有效期为20年。
距离约定20年有效期还有很长的时间,三生制药就匆忙退出,背后是国内日益激烈的GLP-1降糖药物的竞争格局。
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所产生的激素,属肠促胰素,在人体内广泛分布。正常人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会刺激GLP-1释放,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作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GLP-1降糖药物,艾塞那肽至今上市超过18年,随着更多的GLP-1药物的研发和上市,其市场竞争力直线下降。
首先,艾塞那肽是一款动物源性的药物,通过对美洲毒蜥唾液中的多肽Exendin-4进行局部修饰加工而成,与人体天然的GLP-1只有53%的同源性,人体有一定的概率对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其次,艾塞那肽的半衰期很短,需要一天注射2次,病人的依从性较差,虽然后续推出了微球长效制剂,但是仍然难以改变市场颓势。
2020年,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中,艾塞那肽销售金额跌至1000万元以下,同比上一年下滑了42.90%,在整个GLP-1降糖药物中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终止与阿斯利康合作的公告中,三生制药也表示,艾塞那肽许可产品对公司的财务贡献微乎其微,终止合作对公司的业务运营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
GLP-1降糖药物的"百团大战"
三生制药也许不是最后一个退出GLP-1领域的药企。
包括艾塞那肽在内,中国市场已经有8款GLP-1降糖药物获批上市,此外还有至少30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临床前研发阶段的更是多到无法统计了。
在药物性能上,作为一款降糖药物,目前主流的GLP-1药物已经不仅仅追求更好的降糖效果,还要追求减重效果和心血管获益,剂型也在追求更长的半衰期,从一周注射一次已经发展到一个月注射一次,甚至口服剂型的开发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在这样多角度、全方位、高强度的竞争格局下,相当一部分没有差异性的产品,最终还是要和艾塞那肽一样,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
参考胰岛素行业的发展历程,GLP-1药物的最终路径,很可能是经过市场化的竞争,产生几个胜出的龙头企业,最后愉快地携手参加集采。
也许是GLP-1单靶点的药物性能已经达到了极限,GLP-1与其他靶点的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方向,主要的靶点组合包括:GLP-1R/GIP双靶点、GLP-1R/GCCR双靶点、GLP-1R/Amylin双靶点,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布局双靶点或者多靶点的GLP-1药物。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